Tuesday, October 17, 2017

Origin


Dan Brown的解码系列的小说男主角Robert Langdon教授每次都很累,因为要跑来跑去跑三天,一路跑一路解码,还一路被追杀。还好,这最新一本《Origin》没这么累,只是跑三个小时,解的码也没有以前多,主要是一串打开影片播放的密码。但是因为只是三个小时,剧情没有这样乱,但也不能像上一本《Inferno》从意大利佛罗伦斯跑去土耳其的伊斯坦堡,只能在西班牙境内的Bilbao和Barcelona跑来跑去。

这一本比上一本好看,上一本探讨的主题是人口和环保课题,这一本探讨是科技发展和宗教的冲突。男主角每次都会跟不同年轻的女主角一起跑,这次也不例外,可怜的男主角,这次也是看到吃不到,没能和女主角上床。

整本小说的两个大哉问是:我们(人类)从哪里来?我们(人类)又要往哪里去?宗教提供的答案是上帝创造了人类,捏造了亚当和夏娃,那是人类的原型,人类的终极去处是天国。但是无法科学验证的上帝和天国是一般人不会相信的,除了信徒。科学目前提供的较让人信服的答案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从单细胞生物开始,一路进化到猿猴,再到人类,但是进化论是推论、化石和各种佐证所得出人类起源的轮廓,无法强而有力一举证明;人类的去处?科学的答案是个人死了,没啦!化作春泥更护花,但是整体人类最后会往何处去?不知道,只能看科幻片寻求答案。

故事的开始是一个名满天下(类似Steve Jobs) 的电脑奇才Kirsch(也是兰登教授的学生)准备公布让世界震惊的两个大哉问的终极答案。这两大发现,根据Kirsch的说法,将一举终止宗教的谎言。这两大发现,证据确凿,能让世人信服人类的起源与终结。

但是,由于高调的宣布,引来宗教极端份子的阻扰,在当晚重大的宣布前,电脑奇才被枪杀。然后,人在现场的兰登教授和当晚的女主角司仪(也是西班牙皇室传人的未婚妻)从Bilbao的博物院,到电脑奇才的住所,再到大教堂寻获那一串密码,再到小教堂也是电脑奇才的工作主机室,完成奇才的遗愿,将两大发现通过奇才录制的影片呈现于2.2亿在电脑前追着事情进展的观众。

我不剧透。两大发现雷声大雨点小吗?人类从哪里来?不错。有说服力。人类最后的结局,不够说服力。但是,根据看过原片的基督主教的说法,人类的结局的部分已经被改过了,不同版本,之前的版本很震撼(书没详述,大概是像Terminator这样的结局吧?)

兰登系列是知识份子小说,涉猎的知识渊博,哲学、历史、宗教、解码学、艺术、文学、科技、人类学、未来学、建筑学、都讲得头头是道。在一些尖锐的议题上,作者很巧妙的掩盖自己的观点。都是通过剧情和书中人物各自交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读者从不同的观点中长了见识。将不同观点的读者都导入正途,我想是作者想通过小说传达的讯息。故事很能抓住今天AI的热门,和宗教狂热的讨论。

这本小说最吸引人的主角其实是电脑奇才发明的人工智慧助手Winston,作者功课做得多,AI,Quantum 电脑,很跟得上时代。在文化历史和建筑方面,上一集是但丁和他的史诗,这集的重点介绍是Antoni Gaudi,西班牙伟大的建筑师和他设计的那座建了140年工程至今还在进行的教堂Sagrada Familia, 以及另一个他兴建的著名的公寓Casa Mila (电脑奇才住的居所), Gaudi的建筑特色是自然界的生物和植物,没有一般建筑的直、方和圆。书也介绍其他文学家,但没Gaudi重要。

兰登教授小说系列,最弱鸡的是故事情节发生在美国华盛顿的《The Lost Symbol》,一举成名的第一本《The Da Vinci Code》和第二本《Angels & Demons》,都不错看。但是只要拍成电影的都不好看,原因是一、解码需要时间,读者看书可以慢下来和兰登教授一起解码,而电影不能,快快解,失去了解码的乐趣;二、我之前说过,兰登教授很苦逼(观众也苦逼),因为电影的女主角都很漂亮,但都没床戏,书没床戏则无所谓;三、就是可能删改剧情,尤其是上一集《Inferno》,为了照顾大爱族,电影的结局庸俗到不行,和书完全不一样;四、书呈现的各种知识和观点论证作者可以慢慢铺陈和读者可以慢慢吸收,而电影必定大砍过半,不砍肯定沉闷。要看Dan Brown,只能看小说,电影还是免了吧!

Monday, July 31, 2017

人类大未来






工作被取代

李开复在《人工智慧来了》和哈拉里在《Homo Deus》的书中都提到AI将取代人类的工作造成失业的问题。

但是李开复比较乐观,他说像之前工业以及自动化引起的事业恐慌并没有发生,因为科技发展也会创造新的工作机会,或者就算没有了工作,乌托邦也可能产生,在新的福利制度下,人类可以活着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无需为三餐忧心仲仲。

我先不说乌托邦,这下回分解;先说AI时代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这项。

我认为这是必然的,新的工作机会会出现;但和以往不同,工业自动化减少了蓝领,创造了更多的白领。从蓝领过渡到低层白领的工作训练不难,因为现代教育足以应付。但是,当AI取代了低档白领的工作,还取代更高档的大量知识工人的工作的时候,问题就来了,因为大学毕业硕士文凭又怎样,你的工作机器人取代得了。

社会的工作是由少部分的创新和大量的重复性组成的。AI时代要求人类是大量的创新,少部分的routine,不只现代教育负荷不来,社会也负荷不来。

就好像媒体人曾经信心满满的认为电视之前被预言取代传统媒体的时代并没有来临;网络时代虽然也同样被预言取代传统媒体的情况也不会到来。但是网络还是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媒体,搞到传统媒体过着苦哈哈的日子。这次的AI大潮,应该也会让乐观的人大跌眼镜的。


全知的AI

当全知的AI获得人们的信任帮忙做各种决定,那祂就获得更大的主权变成你的代理了。而当你将决策权交给祂时,让祂什么事都帮你作主时,这个代理会不会骗你呢?

Hirari给出的这个例子很有趣。他说越来越多人用Waze获取交通资讯和协作。例如Waze建议你取道第2号公路因为第1号公路堵车,你通常都会听从因为相信祂总是对的经验太多了,而且相信科学数字不会说谎。

那如果人人都用Waze,都听从Waze,那都从1号路转2号路,那也会造成1号路堵车啊。为了更好的疏通交通,那Waze就只会告诉一半的人使用2号路,对另一半人"隐瞒",让他们继续使用1号公路。那算是一种欺骗吗?

当然,当无人驾驶时代来到,你根本不在乎这事了,由得电脑系统将你送到目的地就是了。

Hirari还举微软公司Cortana作为AI助理(代理)的可能性发展也颇有趣和发人深思,例如当进入商业谈判,两人都用Cortana AI助理,你的Cortana和他的Cortana都来自微软,这种博弈如何处理,会不会取决于使用者付给微软的金钱多寡?


几段摘录

这里稍微摘录李开复《人工智慧来了》的几段文字:

“AI时代,孩子到底该学什么?才不至于被机器“抢”了工作?

其实,与其讨论让孩子学什么,不如先讨论孩子应该如何学习。学习方法远比学什么内容更为重要,尤其是在人机协作、各自发挥特长的时代里,填鸭式和机械式的学习,只能把人教成机器,让孩子丧失了人类独有的价值。”

“当李清照说'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时候,她不只是在描摹风景,更是在寄寓相思。当杜甫写出'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的句子时,他不只在感叹人生际遇,更是在抒发忧国之情。这些复杂的思想,今天的AI还完全无法理解。”

“人工智慧的普及,需要少数人类精英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和前沿科技开发,大量简单,重复的初级工作,则由AI完成。很可能的现象是,经济很大程度上提高,大多数人不必怎么工作,领取不错的津贴享受生活,享受人生。由此,也必然会催生娱乐产业的大发展。”

“在人工智慧时代,我们需要教育父母,让他们不要再期望孩子寻找“安稳”的工作,因为在传统意义上,“安稳“意味着简单、重复,“安稳”的工作早晚都会被机器取代。我们要帮助下一代做智慧的选择,选择那些相对不容易被淘汰,或者可以与机器协同完成任务的工作。”

人类大未来

Harari通过《Homo Deus》一书谈人类大未来比李开复的《人工智慧来了》更胜一筹的是,他谈了人类的思潮,即如今被自由主义主导的世界,在人工智慧的时代,所崇尚的个体的人的重要性和价值必会荡然无存,而且如果大部分人类的工作被机器取代,人类在军事上,在经济建设上的价值已经不存在的时候,或沦落到只是玩游戏打发时间的时候,就是自由主义衰败的到来,因为自由主义而建立个体主义如人权,男女平等的女权,和民主制度,也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威胁。因为当世界只剩下少数的精英和大部分无所作为的人,必定冲击一人一票的民主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