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29, 2010
Monday, September 6, 2010
讀鄭雲城的政治詩 ---《清明節》淺評

(此文为林风针对我最近出版的《清明节》一书的书评文章,刊登于2010年9月6日东方日报东方名家版,特此转载,谢谢林风)。
為了比較《清明節》這本詩集而重新翻讀《雲城的政治詩》,驀然發覺前者詩的語言有了很大的提升,說它是一種進步、超脫也不為過,可喜可賀。
《雲城的政治詩》予我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是我在報業任職副總(副刊)時期接觸過的作品,曾被迫在當時嚴峻的環境,將其中一些相當直接、露骨的詩句經過修飾,甚至刪改才刊登在讀者跟前。
當時副刊主任已故陳和錦(何謹),經常將他的詩作交回我定奪。雖然編輯擁有刪改與決定刊出與否的權利,但不少作者拒絕,常在稿末註明「不准刪改,否則原件退回」字樣,令編輯為了保住出版准證不得不「自我設限」,產生矛盾和壓力。
可是雲城並無怨言,直到今天也不曾提出其政治詩被刪改的申訴,這與他明瞭華文報業所面對的壓力有關,可從詩作中的抨擊得到註腳。
雲城以詩言政(政治),幾乎每天一首上載其個人部落格,採用「素描」速寫手法將千奇百怪時事、政事濃縮成詩,應是詩壇的第一人。
把日常發生的社會百態用詩的形式記錄下來,尤其偏重於無所不在的政治現實,揭示醜陋的功能,足與時評文字媲美。
在詩的文字結構上,《清明節》的詩句較長,寓意耐人尋味。儘管每首詩的行數不拘,不像70年代《商余》發表的力匡詩人的14行詩,亦沒有諸如「天空很希臘」的超現實主義的隱喻,更沒有頗費思量靠「猜」摸索來理解晦澀難懂的所謂「象徵派」的詩風。
他以比雜文嚴謹精煉文字,更近乎散文式而提升成詩的詞語,為完成快速捕捉一剎那的時事,把它記錄下來,從而出現粗糙瑕疵是情有可原的,即使是詩仙李白、詩聖杜甫亦不是每首皆為佳作;現代詩人餘光中、覃子豪、周夢蝶、症弦等人亦然。所以,那些較粗糙的詞句並不影響其詩作的價值,我們可從他的詩作發現到雋永、意境真、善、美的詩風。
《清明節》五個輯內,我把注意力放在輯二「華教內戰」與輯四「清明節」上,換句話說,我特別欣賞和喜愛這兩輯,故重複讀上好幾遍。
除了自己所寫雜文涉及這兩輯所發生的事,更大的理由是我感受到雲城的詩更精煉、傳神而回味無窮。
「華教內戰」記述新紀元風波的人物栩栩如生,政黨、校長、華教名流一一亮相,奸態醜態,在他的詩作一覽無遺。
「為了重振雄風一洗前辱,決定將保衛戰轉為內戰,而且越戰越勇」。
「一群愛面子的商人,連滾帶跳將整份華團大選訴求丟進陰溝里,對外宣稱如廁時不小心沖走了」。「商人求財不必殉道」。
好一個比喻「如廁時不小心沖走了」,記下華團大選訴求變質以及壽終正寢的一段歷史,也點出主人翁「商人求財不必殉道」的傳統價值觀。
新紀元風波有一段「結論」式的詩句:「取下新紀元首級,還淌著血水,慶祝去,大塊吃肉,大碗喝酒。」
「董教總」這首七行尤其傳神。「而主席的人格,已經不在考試出題的範圍里面」。
輯四《清明節》作為書名,份量不言而喻。描繪一名大好青年神秘墜樓的風風雨雨,詩人以人性的至善對死者莫名死亡的惋惜、懷念,更把遺腹子、寡婦對未出世孩子的叮嚀讀來令人盪氣迴腸,悲憤更多。
「媽說,因為政治,她的愛情提早打烊,我因而成了遺腹子,連帶父姓,也被沒收。」
雲城詩中尚有許多句句珠璣,無法一一舉例的「極品」。
但是,我仍希望來一番「野人獻曝」,期盼作者在不規則的詩行中,盡量擁有平仄押韻的節奏感,將有助於吟唱的效果,也是詩之所以稱為詩的一個具備條件。
當然,這不表示要回復到古詩五言七律的排列、對比、平仄的規範,而是要求在自由體的現代詩中,溶入鏘鏘有利吟唱的音樂美感,把政治詩推上更高層次,奠定詩壇重要的一頁地位。
Saturday, July 17, 2010
黄沾的曲和词
Thursday, June 24, 2010
Thursday, June 3, 2010
Engelbert Humperdinck
Wednesday, June 2, 2010
Sunday, May 9, 2010
798园区,重新发现艾轩
Wednesday, April 14, 2010
Sunday, March 7, 2010
Friday, February 5, 2010
谁是圣诞老人?
Saturday, January 9, 2010
Avatar

很多人评说《Avatar》比《2012》好看。我认为两部电影都拍得好,但是以好看的程度,《2012》应该较胜一筹。 《2012》十分满分,《Avatar》9分半。如果对比同样James Cameron执导的《Titanic》,《Titanic》要得十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