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18, 2013

World War Z


很多人说《World War Z》书比电影好看。

这我不认同。我觉得相反,是电影比书好看。



还好,电影公司买下了Max Brooks的版权过后,完全不忠于原著,自己再组5人剧作小组重新编写故事,不然这部电影甭想卖座。

我虽然认为书不比电影好看,但不表示书写得不好。

电影和书的性质不同,前者是感观娱乐,一气呵成很重要;后者是静态小说,需要读者通过脑神经再转换成各自理解的画面,隔了一层。

书采取口述历史的方式创作,由劫后余生的几十个不同国家,不同职业的人的口中各自表述,从“战前”、“战争”到“战后”的零星片断,组成一个僵尸全球性感染的悲壮大场景。

书里面没有主角,故事跳脱,或者说根本没有故事发展可言,只有一个大环境的演变可循;虽然电影是买了版权,但只能说只采用了故事的点子和大环境,其他(除了以色列建高墙部分)几乎一概不取,改由男主角Brad Pitt带观众走一个完整的故事线以完成一个大环境,牵动无数的情绪和感观。电影是灾难英雄片,主角找到对抗僵尸的灵感成为拯救世界的英雄,很好看。 而书本,没有对抗僵尸的绝招,没有英雄,都是依着僵尸特性而发展的各种应对实战描述手法。

为了让电影好看, 僵尸的特性在电影中也作了改动,病毒感染转变加速,而且僵尸的行动迅猛,和书不一样。

一些读者认为书比较好当然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电影叙事简单,没有碰触其他课题。但是一场大规模“战争”不是这么简单,造成的国际关系,政治,经济,社会波动,文化,民族性,人性,环境问题,不同国家的反应等等,这本书都有涉猎,也才是这本书的重点,僵尸其实只是触发世界演变的媒介,不是重点。很多看书过后觉得书比较好看的人也大概是因为如此而给高分的吧?!

电影,你看了觉得爽;书,你看了,觉得知识好像有点长进。 就是如此。




我说知识有点长进,因为是众人口述,东一点西一点,但可看出作者的知识还是很渊博,难还难在要根据世界各国的国情不同而揣摩出各种具有说服力的危机应变和“战后”演变。

虽然我说书是用僵尸作为媒介,但是我想作者应该还是一个僵尸迷。因为,Max Brooks2006年出版这本书之前三年的2003年,竟然还出版了一本《The Zombie Survival Guide》。刚巧去年,和喜欢在网上看僵尸电视剧的小女儿在纽约逛书局,她买了这本书,我当时也没翻看,书名虽然是教人在遇到僵尸时如何应对防卫和逃生的技巧,但直觉告诉我,这应该是一本幽默小品。

因为看过电影World War Z, 我顺便就把这本畅销书拿来翻看,才发现我的直觉错误,因为它不是幽默小品,而真是货真价实的一本遇僵尸自卫术的工具书。一开始描述僵尸的特性,在各种环境下如何应对,以及应该和如何使用的工具和“武器”,图文并茂,而且作者还声明,这本工具书不是写给那些有军事训练的武装部队的人看的,而是写给一般民众,并在书前书后苦口婆心的告诫民众,随时做好准备警惕,不然后悔太迟,完全不象是在开玩笑。而且还在书后引经据典根据年份罗列附录僵尸或尸变的“真实”事迹。


而且,作者在这本工具书里描述僵尸的“寿命”最长只有5年(视情况而定),因为“会动的尸体”会逐渐腐烂而“败亡”。所以,在《World War Z》一书,虽然是人类和尸体的战争,但是,这僵尸天然的弱点,也是僵尸衰亡的主要因素,和电影不同。

我在想,作者是不是因为一般人不认真的看待此工具书,而写了《World War Z》,希望借此来增强民众去相信僵尸的确存在?不过,无可否认,作者真是一个僵尸研究专家。

此为题外,我们回到《World War Z》。

对于书本,我还有一些看法。

当然,作者用众人口述历史的杂乱无章写法,但却也企图脱离出历史由简单的胜利者书写的片面性,以增加其真实性,这和社交网站兴起,新闻不再是由上而下单向输出,而是众口纷纭的时代同出一辙。(只是,就算僵尸是胜利者,也写不了历史)

第二、作为一本小说,不管作者放的料很多,我还是认为它不好看。因为你的情绪不会跟着这本小说起伏跳动。而且,你不会对任何一个口述者产生特别的感情。 可能,有一些口述你还会一目十行跳过。

我看的僵尸小说的确不多,但印象较深刻的是九把刀的《拼命去死》,以第一人称的“死人”(僵尸?)陈述。没有《World War Z》的太大格局,但是有趣,好看。

如果说劫后余生的剩余人口和文明重建,则1949年出版的George R. StewartEarth Abides就强太多,也更有意思,而且文学价值也肯定比这本畅销小说类型的《World War Z》更高。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