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25, 2009

歌剧魅影


一跳上前座,小女儿就飞快的按CD键,Fast Forward到10,然后交响音乐响起,后座的两个儿子和我,不约而同大喊:“Again?"

她就咯咯咯咯的笑了起来。 然后就跟着Sarah Brightman高亢的歌声唱起:In sleep he sang to me, in dreams he came, that voice which calls to me, and speaks my name........."


已经30至40多遍了,这几个星期她都在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谁是Sarah Brightman?在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典礼和刘欢合唱主题曲“You and Me”那个。很出名,但我不太喜欢她的歌声。她的企图心很强,在文艺歌曲和流行音乐游走,还横跨歌剧,个人身家丰厚。曾经和著名的盲人男高音Andrea Bocelli合唱过一些曲子,但据说2007年去世的世界顶级的男高音Pavarotti就不让她高攀,成为她一生的遗憾。

小女儿因为去年小一课外活动合唱班练唱这首歌,下半年中学高中组演出“Phantom of the Opera”(歌剧魅影)舞台剧, 再加上后来发现家里有“歌剧魅影”这部电影,看了几遍;又再发现原来家里Sarah Brightman专辑收录有这首歌,就带上我的车,反复的播唱。

电影
过后我又从书柜里拿出原著Gaston Leroux在1910年写的《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小小年纪的她看不懂了。

我告诉她,其实歌剧里那个毁容难看的Erik并没有真正的死,他后来离开了那个让他伤心欲绝的巴黎歌剧院,也无奈的离开他爱的人Christine Daae, 去了纽约曼哈顿,开始了新生活,过程转折,成为一代富豪,并出钱安排了嫁作他人妇的Christine到曼哈顿歌剧院表演。

以Erik的才智,无师自通还可以暗中教导出Christine成才和成名,在商场上自也能大展拳脚一番。我拿出另一本相隔了接近100年Frederick Forsyth写的(在1999年出版)《The Phantom of Manhattan》给她。她兴趣听我讲故事,当然也是把看不懂的书丢在一边了。

节外生枝的续集

事实上,作为小说,《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算是失败之作,并不畅销,出版时也不轰动。我看完第一感觉:沉闷和难看死了。 但是后来被著名的剧作家Andrew Lloyd Webber在1986年改编成歌剧,以及几部改编电影,才闻名于世。此歌剧成为百老汇的长青树,赚了很多钱。 据说一些歌剧演出还真的安排了舞台上一串大吊灯(chandelier) 摔了下来,加强逼真效果。

如果说原著不好看,那Forsyth节外生枝的《The Phantom of Manhattan》续集好看吗?前者我打45分,后者我打68分。至少故事紧凑精彩一些。 我不是因为迷《歌剧魅影》去买这本《The Phantom of Manhattan》,我是因是Frederick Forsyth的小说迷而买这本书。因为以国际间谍故事为主题的Forsyth每一本小说我都有,怎会独漏这本另类呢?

看完和听完小说、电影和歌曲,有没有兴趣看真正的歌剧呢?有。前两年到Las Vegas刚好有演出,但是时间配不上,就错过了。如果时机对,就看呗!一切随缘,不是“非看不可”那种。学上流社会的人装艺术细胞很浓,穿得很绅士,买贵票,动也不动正襟危坐的看歌剧或交响乐的雅兴,我还学不会。挖鼻孔对我来说还是挺舒服的。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