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26, 2009

鱼跃小筑

在马来西亚,要找双语或三语都顶刮刮的人,并不太难,像吾友黄进发,可以用中、英、巫文发表评论或演讲,任何一种语文都不需要找人进行特别修饰。

评论毕竟是表达自己的看法,只要文笔流畅,言之有物,就可以了。但是文学创作就不一样了,文学是文字的殿堂,将文字提升到艺术的层次去了。 因此,可以同时用两种不同的语文创作文学作品的作家,真是少之又少了。

我所知道的年代较久远中英具佳的是林语堂,后来者还有余光中。但是余光中甚少用英文创作,通常只用来翻译自己的中文诗作,出版了一本中英对照的《守夜人,Night Watchman》。近代较有名气的女作家严歌苓(Geling Yan),早期用中文,后期直接用英文创作小说。但我还没拜读过严歌苓的作品。


中国人不用中文,而直接用英文创作打下知名度的固然很多,像哈金(Ha Jin),六四后离开中国到美国后,从创作第一本英文小说《Waiting》到较近期的《A Free Life》都卖得不错。我喜欢哈金的作品,因为他不像一般的中国作家,总要将中国的故事写得格外悲惨。不管小说主角的命运如何,幽默是他小说里的重要元素。

在马来西亚当然有不懂中文只能以英文从事文学创作的作者,但文学冷门,以此为终生志业的少,写出名堂的更是绝无仅有,知道的其中一人是已经移居美国的Shirley Geok-Lin Lim,创作英文诗,散文,回忆录及短篇小说。我只有她的一本回忆录《Among the White Moon Faces》,讲述她在马六甲的童年到移居前的故事。


郑秋霞

至于能用双语进行文学创作的作家,可能我孤陋寡闻吧,印象中在马来西亚应该只有郑秋霞,而刚巧她又是我大学的同学,和她熟络。大学她念大众传播系,主修新闻。我们都参加大学华文学会(她只活跃于文学组,不象我,比较八爪鱼),当时的她以中文创作,散文写得不错,毕业过后出版了两本书,散文集《雪,真的下了》及艺术赏析集《秘密与谎言》。

毕业后工作了一段日子她远赴苏格兰继续深造,后来听说她的英文剧本创作《Night Swimmer,夜泳者》得奖了。去年,她短暂回国推介她的第一本英文创作小说《Little Hut of Leaping Fishes》,中文译名叫《鱼跃小筑》(译得漂亮,和她在Facebook交流,我认为她自己是译成中文本的不二人选,她回复说虽有意但却无法抽出时间)。

这本小说以清末为背景,探索中国人大量南来,何处是归宿的大课题。她定义这是〈归宿三部曲〉小说,目前这一本只是第一部,场景都在中国,最后说到主角Chai Mingzhi(忘了问作者正确的中文名)打算离开中国到东南亚,面对茫茫的大海就结束了。

我看书是同一时间可以看好几本,这里读读,那里看看,读这本小说时我大约看了100页就停下了。那个时候,应该是发现了九把刀的小说的同时期。过了三个月,又再往下一口气看完。 秋霞大概没有想到我会买她的英文小说,我后来告诉她,写得真好,史料研究充足,而她精简化的英文句子非常流畅,文采也好,很棒,希望能尽快看到她第二部书的出版。 她身在苏格兰Glasgow,通过Facebook交流说因为长期面对电脑有眼疾,所以创作速度放慢了。

其实,许多中国作家离开中国以英文创作写了中国的故事都大卖,其中张戎的《Wild Swans》,中文译本为《鸿》,就是描写中国三代女子在大时代的宿命而到她这第三代移居欧美的故事而闻名(上两代也是以悲惨的故事作为基调)。但是,写中国海外移居到南洋的英文著作凤毛麟角,大概因为区域的关系,南洋的市场没有欧美的大。就算以中文写得好的这类小说印象中也说不上来,倒是探讨祖先南来的评论或学术研究专论不少。

近年,本地就有一个淡出商场转而写作的Khoo Kheng-Hor,一口气写了四本英文小说《Taikor, 大哥》,《Mamasan,妈妈桑》,《Nanyang, 南洋》及《Sifu, 师傅》,由于题材大部分都是早期华人南来融入当地社会的故事,就有这方面的着墨。只是,因为写法较通俗,不算是严肃的文学作品。 有兴趣的人,倒是可以拿《Nanyang》和《Little Hut of Leaping Fishes》来做比较,何谓通俗小说,何谓文学作品,一目了然。我两者都不拒,雅俗共赏,不同的角度,各有所得。

有朋鱼跃小筑,登上文学的殿堂,在国际放异彩,与有荣焉。

No comments: